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梧桐树:绿色的诗行

来源:绿色科技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10-2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在我的印象中,古城南京就像是一本古旧、再版多次、不断增加内容、丰富厚重的历史书。而那一排排绿色的梧桐树,就像一行行绿色的诗。南京的古老与现代、人物与往事、风物与景

在我的印象中,古城南京就像是一本古旧、再版多次、不断增加内容、丰富厚重的历史书。而那一排排绿色的梧桐树,就像一行行绿色的诗。南京的古老与现代、人物与往事、风物与景色,都在这绿色的诗行中生动、清晰、鲜活起来。

我喜爱南京这座城市,原因之一就是喜欢满街高大壮硕、葱郁如盖的梧桐树。梧桐树,是南京城市的标志,也是我对这座城市的精神寄托。

南京梧桐树,有和这座城市一样厚重的历史:1925年,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,根据其生前遗愿,安葬于南京紫金山。此后开始筹建中山陵,并在城内进行了一些临时性的规划。1928年,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北京运抵南京,国民政府辟建了中山大道和陵园路,并在两旁栽种了2万棵二球悬铃木,南京人俗称其为“法国梧桐”。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树,见证了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沧桑,经历过凄风苦雨,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量。

1949年后,新修的几条次干道又陆续栽种了不少法国梧桐树。到上世纪60年代,南京城内的法国梧桐树有20万棵。南京市老城区20条主要街道,其中16条以法国梧桐作为行道树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这些树已长成参天大树,气势磅礴,相邻的两排梧桐顶端连接起来,形成拱廊,密不透风。就是下很大的暴雨,水也不会滴到行人身上。虽然南京有“火炉”之称,但人们走在街上几乎不用打伞,“就像一个大森林”。但自上世纪90年代起,由于市政建设,南京市内的梧桐树或遭砍伐或被移走,其中种植于民国时期的2万棵梧桐树,只剩下了3000棵左右。

在江南生活的20多年来,我曾在不同的季节,多次去过南京,领略过梧桐树的不同景象:初春,爆出黄色嫩芽,继而抽叶,枝条上布满嫩绿叶子。暮春,枝叶摇曳,叶翠枝青。初夏,先是长出许多黄毛,微风吹来,漫天飞舞,这也是它的唯一缺点,飞舞的黄毛让行人难以忍受;随后,绽开淡紫色、白色喇叭形花朵,散发出淡淡的香味,一团团、一簇簇,在枝桠间尽情舒展。盛夏,梧桐树健壮蓬勃,郁郁葱葱的枝叶伸出臂膀,搭成一道绿色的拱廊,遮蔽骄阳,为路人挡住阳光,洒向大地一片清凉。秋天,梧桐树满树斑驳,黄叶辞枝,铺成金光闪闪的地毯。冬日,粗悍的枝干,树瘤累累,风中挺立……

梧桐树比一般树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量大许多,还能释放更多的氧气,故而夏天的早晨能给街道带来一种清爽,傍晚给城市送来一片清凉。同时,梧桐树还是城市空气的“吸尘器”。“Y”字状的梧桐树,成为南京诗意而温情的人文景观。梧桐树,陪伴一代又一代南京人,度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,是南京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美好记忆。

每一棵树都是有根基的,树之根扎在土里,而南京梧桐树之根深埋在南京人的心里。当历史积淀与城市建设有所抵触时,南京人对梧桐树热爱的表达,理性而充满文化气质。目前,南京市政府通过优化建设方案,让不少大树免遭移植。南京正在寻找既尊重城市文化,又顾及城市发展的两全之策。

茂密高大的梧桐树,是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的标志性符号,是南京无形的物质资产和精神财产,承载着历史、人文和情感内涵,它带给人们心灵的温润和滋养,是永恒的。

在我的印象中,古城南京就像是一本古旧、再版多次、不断增加内容、丰富厚重的历史书。而那一排排绿色的梧桐树,就像一行行绿色的诗。南京的古老与现代、人物与往事、风物与景色,都在这绿色的诗行中生动、清晰、鲜活起来。我喜爱南京这座城市,原因之一就是喜欢满街高大壮硕、葱郁如盖的梧桐树。梧桐树,是南京城市的标志,也是我对这座城市的精神寄托。南京梧桐树,有和这座城市一样厚重的历史:1925年,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,根据其生前遗愿,安葬于南京紫金山。此后开始筹建中山陵,并在城内进行了一些临时性的规划。1928年,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北京运抵南京,国民政府辟建了中山大道和陵园路,并在两旁栽种了2万棵二球悬铃木,南京人俗称其为“法国梧桐”。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树,见证了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沧桑,经历过凄风苦雨,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量。1949年后,新修的几条次干道又陆续栽种了不少法国梧桐树。到上世纪60年代,南京城内的法国梧桐树有20万棵。南京市老城区20条主要街道,其中16条以法国梧桐作为行道树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这些树已长成参天大树,气势磅礴,相邻的两排梧桐顶端连接起来,形成拱廊,密不透风。就是下很大的暴雨,水也不会滴到行人身上。虽然南京有“火炉”之称,但人们走在街上几乎不用打伞,“就像一个大森林”。但自上世纪90年代起,由于市政建设,南京市内的梧桐树或遭砍伐或被移走,其中种植于民国时期的2万棵梧桐树,只剩下了3000棵左右。在江南生活的20多年来,我曾在不同的季节,多次去过南京,领略过梧桐树的不同景象:初春,爆出黄色嫩芽,继而抽叶,枝条上布满嫩绿叶子。暮春,枝叶摇曳,叶翠枝青。初夏,先是长出许多黄毛,微风吹来,漫天飞舞,这也是它的唯一缺点,飞舞的黄毛让行人难以忍受;随后,绽开淡紫色、白色喇叭形花朵,散发出淡淡的香味,一团团、一簇簇,在枝桠间尽情舒展。盛夏,梧桐树健壮蓬勃,郁郁葱葱的枝叶伸出臂膀,搭成一道绿色的拱廊,遮蔽骄阳,为路人挡住阳光,洒向大地一片清凉。秋天,梧桐树满树斑驳,黄叶辞枝,铺成金光闪闪的地毯。冬日,粗悍的枝干,树瘤累累,风中挺立……梧桐树比一般树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量大许多,还能释放更多的氧气,故而夏天的早晨能给街道带来一种清爽,傍晚给城市送来一片清凉。同时,梧桐树还是城市空气的“吸尘器”。“Y”字状的梧桐树,成为南京诗意而温情的人文景观。梧桐树,陪伴一代又一代南京人,度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,是南京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美好记忆。每一棵树都是有根基的,树之根扎在土里,而南京梧桐树之根深埋在南京人的心里。当历史积淀与城市建设有所抵触时,南京人对梧桐树热爱的表达,理性而充满文化气质。目前,南京市政府通过优化建设方案,让不少大树免遭移植。南京正在寻找既尊重城市文化,又顾及城市发展的两全之策。茂密高大的梧桐树,是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的标志性符号,是南京无形的物质资产和精神财产,承载着历史、人文和情感内涵,它带给人们心灵的温润和滋养,是永恒的。

文章来源:《绿色科技》 网址: http://www.lskjzzs.cn/qikandaodu/2020/1023/709.html



上一篇:基于STM32的绿色环保型洗筷消毒一体机设计与制
下一篇:苏州大运河沿线数字化村落构建思路研究

绿色科技投稿 | 绿色科技编辑部| 绿色科技版面费 | 绿色科技论文发表 | 绿色科技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绿色科技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